欢迎广大考生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来源: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发布时间:2020-07-24浏览次数:1284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是学校直属的教学科研单位,在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地带开展具有鲜明“传媒与传播”特色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这三个学科在传媒大学分别拥有66年,36年和21年的办学历史和经验,名师荟萃、成果斐然。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是学校“双一流”学科新闻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秉持中传薪火相传、前赴后继的学术传统,兼具跨学科兼容并包、文理渗透的创新特点,专注研究国家治理的“传播”与公共传播的“治理”,在本硕博三个层次办学,培养面向主流、服务国家的英才,致力于推动中国国家治理的传播创新与国家传播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招生方向介绍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培养和科研经验。它以“创品牌、强特色”为办学宗旨,以公共管理学科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并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注重管理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突出传媒特色,增加学生在传媒领域和国际组织的实践机会。



该专业以培养“具备传媒素养的管理者”和“精通管理的传媒人”为目标,强调基础扎实,德才兼备,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培养既懂政务又懂传播、既懂管理又懂传媒,既具备实践能力又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20年行政管理专业有两个招生方向,分别是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和公共事务与传媒治理。


方向一: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

国家治理是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于一身,需要党、政、企、社、民、媒多主体全要素参与的治理体系。政治传播是政治共同体的政治信息的扩散、接受、认同、内化等有机运行过程,是政治共同体内与政治共同体之间的信息流动过程。

本专业方向要求学生既具备行政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相关理论素养,又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各种技能,目标是培养符合未来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能够从新闻传播层面,尤其是政治传播层面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的新型专业人才。



作为国内第一个“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本科专业方向,本方向秉持“具有传媒特色的政治学与服务公共治理的传播学”的思路,精心设置了由通识、数学统计与方法论、国家治理-公共管理、国家治理-政治学/政治传播、国家治理-全球事务与外交,以及新闻传播基础与应用六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业务娴熟、文理兼修、学术并举、面向未来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完成四年学业后能做到“上手快,后劲足”,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本专业方向学生有广泛的就业市场,可以胜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民团体、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新闻媒体、公关公司、私企总部、学术机构的相关工作。


方向二:公共事务与传播治理

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共同利益的社会事务,涵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从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资源管理、媒介管理、舆情监测及引导等多方面工作。传播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要件,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培养公共事务与传播治理方向的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公共事务与传播治理方向瞄准国内一流、世界视野的发展方向,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掌握公共事务和传播治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接受严格科学的方法论训练,掌握大数据分析、社会调查研究等公共管理基本方法,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社会团体、相关企事业单位、城镇社区、教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国家治理、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资源管理、媒介管理、新闻传播等方面工作。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介绍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师资介绍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92人,其中全时专职教师21人,教授10人,副教授9人;全部教师均曾在中外知名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学术专业背景横跨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计算机技术等,其中多位教授担任相关协会、学会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部委、地方党委政府、大型企业、媒体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常年公共事务顾问。

关于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办学66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设有6个学部,20个学院(新闻学院、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11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300余人。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招生问答

近来,有很多考生和家长来电咨询专业和学院,快来听听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肖欢容副院长如何解答。肖欢容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港澳台与世界事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常务理事。



问题一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有哪些专业可以报考?报考有什么要求呢?

肖欢容教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宗旨是“面向主流、突出特色、服务国家、培养英才”,并以“勤政为公、学术并举”为院训,致力于培养推动中国国家传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学院目前在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内开设“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和“公共事务与传播治理”两个方向,特别欢迎外语基础好、有志于中国政治传播与传媒治理现代化事业的广大学子报考。您选择了学院,学院必不负尔青春!


问题二 学院对考生的英语有什么要求?  

肖欢容教授: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整体实力,基于政治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多学科优势,面向国家需要,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分方向与高素质的培养战略,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科学分析能力,宽厚的人文艺术和科学技术素养,能引领未来政治传播和传媒治理的杰出人才。

学院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较高要求。学院在一、二年级四个学期都有专业英语课程,加强学生的语言素养。学院在第三学年将组织在相关国际组织的暑期实习,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问题三 学校对贫困学生有何资助办法?   

肖欢容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内最先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口号的高校之一。学校每年在新生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顺利入学,并将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主的 “六位一体、联动助学”保障机制,努力实现资助体系“奖优助贫”的理念和人文关怀,激励广大学子成长成才。

此外,学院也为本科新生开放了相当名额的助研助理岗位。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学院附属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预留的助研岗位、学院各办公室的事务助理岗位、各博士生导师的助研岗位。学院这些助研、助理岗位,也是学校助学体系的重要补充。


问题四 学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肖欢容教授:学院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设计专业方向;秉持“勤政为公,学术并举”的培养理念;融合政治、管理、传媒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实施学术导师制、因材施教的育人模式。

学院倡导教学与科研并举,院附属各研究院、所、中心承担国际、国家、社会/企业等多层面上的重大学术和政策研究工作,通过《中传政院讲堂》邀请政府、传媒、企业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来学院讲学。

学院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开设“学术与实践”课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本科生参加读书会、讲座、国家部委和国际公务员等实践,并至少全程参与一个由学术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提升本科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规划未来发展。


最后,热烈欢迎广大学子报考中传政院,您可以有一个全新的选择、可以期待一种全新的成长、成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