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专家点评上海防疫与公共治理

    来源: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发布时间:2021-11-16浏览次数:18

        自十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出现零星感染病例,本轮疫情传播链不断延长,波及多个省份,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动态挑战,国家公共管理体系能力的提升和建设还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10月31日上海迪士尼园区烟花下的防疫“名场面”一时间刷屏网络,网友纷纷赞叹当晚上海市在面对突发疫情时的反应速度和人性化服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建立了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疫情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常态化防疫工作已经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多元共治模式。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的互动协作,刚性治理加柔性治理的综合管理,也为未来加强公共管理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公共管理系

高慧军教授:

        其一,疫情防控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价值理念,上海疫情防控保证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其二,充分体现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参与防控的多元共治模式,特别是针对新冠疫情防控的专业性强的特征,强调专家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三,上海迪士尼疫情应急检测再次充分说明当今公共管理效率优先的原则,正是高效的城市治理和公共管理,使得上海市疫情防控资源储备丰富,防控体系有效运作。


高萍副教授:

       上海此次的疫情防控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上海速度和上海温度,面对突发疫情的考验,一个有序的管理组织是城市防疫的“金钟罩,铁布衫”。上海防疫的此次经验主要是治理理念先进、人才储备充足、科技支持到位、应急预案精准以及信息公开及时等综合因素的结果。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上海展现了一个特大城市应有的温暖和温情,用刚性治理加柔性治理提升了城市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为未来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刘新鑫副教授:

        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城市治理难度之大超乎想象。疫情以来,我们看到上海等诸多城市在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研究其治理共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了城市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2.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明确,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城市资源的自适应高效配置;3.充分运用智慧化治理工具,并重视与新闻媒体的有效合作,做到快速响应、精准决策、及时回应、有效疏导。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699座城市,其中大部分是中小规模城市,其治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恐怕更高。在严防死守与确保发展的总体要求下,一些基层政府做出了“二分法”的抉择,给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困扰。优秀学生的“作业”,思路大家都懂,但是否可以“照抄”,还要看自己的“难题”是什么。在很多城市,治理难题的根源还有来自政治生态、经济动能、地缘文化、人才缺口等更多综合性的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城市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是动态发展、不断创新的进程化战略需求。希望未来所有的城市,都能够在制度之治、技术之治、社会之治、文化之治、生态之治方面,蹚出一条适应当地老百姓发展需求的治理之路。


郭海英老师:

        此次上海迪士尼疫情处置的过程与社会反应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公共治理的理念和精神,于过程中展现了上海疫情处置的能力,于细节处成就了现代城市治理的温度,确实令人称赞。现代社会治理尤其是大城市复杂性治理尤为重要的一点即注重决策者专业化分工合作的制度化设计与执行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温度的柔性化治理。反观此次上海迪士尼疫情处置与数万人核酸检测的组织实施过程,其中治理的专业化、精准化与细节处,体现出的城市理性真正成就了上海疫情防控与城市治理的特色与能力。专业化体现在对专家、专业人士以及专业化团队的信任与依靠,精准化依托于疫情以来建立并高效运行的信息技术追溯机制与标准化处理程序,治理能力生长于疫情处置过程中相关方及时准确的决策,工作人员现场有序有效的动员与组织,包括耐心的解释与细节处温暖的烟火背景安排,游客们有秩序不慌乱的现场支持与配合等等。这些都是令人赞赏的共同成就上海治理特色与能力的要义,也是成就现代公共治理"良治善政"理念的正道。为上海点赞!


高波老师:

        上海的防疫工作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化大都市应有的城市治理水平。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科学预案、迅速反应和人性化管理,一个都不能少。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积极作为,还需要社会各主体的参与配合,形成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协作的格局,实现动态治理。同时,我们也要将探索出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为长效的制度和法规,巩固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政治传播系

仪名海教授:

        万圣节期间的疫情疑似病例是对上海防疫的一次大考,显然,上海这座城市以其雷厉风行的防控措施和井然有序的组织体系为这次考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面对疫情常态化的趋势,在杭州传来疑似病例的消息后,上海的领导层迅速作出反应,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下达指令,又在接下来的三个半小时内迅速完成了2万多人的核酸检测,这是真正的中国速度——不仅有效从源头遏制了暗潮涌动的交叉传染危机,同时以健全的公共设施和人性化的关怀来安抚民心。疫情防控的上海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区学习。作为全国人口流动最频繁的城市之一,上海地区近来从未出现大规模的疫情爆发,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熟虑。固然,完善的公共体系、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较高的人员素质都是上海精准防疫的基石,但我国各地区也应当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学习上海市疫情处理标准化、精准化、常态化、严密化的经验,秉承着风月同天的坚定意志战胜疫情!


赵雪波教授:

        最近又一轮疫情来袭,国庆期间在甘肃、陕西首先发现阳性确诊者,之后传播链迅速扩大到10多个省市,传播范围是最近几轮中最大的。接着在黑龙江黑河又发现了发源自不同境外地区的确诊者。面对新的疫情,各地纷纷提升防疫管控级别。针对这种管控措施的收紧,我们应当本着客观、理性、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同时要加强有效措施,降低疫情输入和传播的危险。第一,要横向比较。正是因为我们采取清零原则,我们的社会才能整体上运转自如,人民才能生活在一种相对安全的状态下。反观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采取与病毒共存亡的错误方针,致使整个世界看不到摆脱疫情的希望。第二,个人和小家庭、小集体的利益服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所谓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整体环境安全了,我们个人和家庭才能好,因此一定要积极配合国家和政府的防疫政策。第三,疫情常态化已然形成,我们应该以冷静的态度对待,不用慌张、恐惧,只要在国家和各级政府部分科学、规范的指导下,疫情带来的困惑就能消除。第四,防疫还得靠科学,一方面大家要积极配合注射疫苗,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还需尽快研制能够消灭病毒的有效药物,利用大数据计算技术,建立一套能够快速判断、准确跟踪病毒传播路径的系统,做到疫情发生第一时间报警、定点清除病毒等工作,有效地降低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第五,目前国内疫情多是从境外传入的,有效管控疫情传入是防止疫情本土传播最根本的措施,这方面要有科学的手段和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

        疫情无情人有情。谁也不愿意生活在疫情之下,谁也不愿成为疫情的受害者。针对最先确诊的人员,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施行网络暴力,毫无根据地指责他们,唯一要做的是迅速查明来源,防患于未然。


王亚囡老师:

        管理就是服务。在感觉不到行政雷霆的同时,却产生了外科手术般精准治理的效果,犹如在瓷器店捉老鼠,鼠患已除,瓷器不破。大都市治理,应有烹小鲜的精妙手法。

        抛开地域不谈,单就大都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对比,对我们来说就有深刻的启发。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人员与病毒传播相向而行。但是,人们的快速行动,走在了病毒传播速度之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或许预案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远大于我们看到的轻松随意。甚至于,预案大多废置不用,但一旦用时,其效果和成本就显而易见了。这种账并不难算,关键是抛开政绩,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做这种取舍。


张畅老师:

        此次新冠疫情管理成为上海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中国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一直与科学、高效、人性化等特质紧密结合。以张文宏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深度介入到上海公共卫生治理方案的制定与传播中,体现了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利于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与认同感。在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下,专业的防疫工作者和遵纪的民众共同塑造了高效,理性,从容的城市防疫景观,强化了标准化与现代化的城市精神气质。上海的防疫筛查关注人的体验,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照,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不仅加强着上海的内部凝聚力,也形成强大品牌效应,对商业投资,文化活动与高素质人才形成强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