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疫情防控要求,11月10日“政青年”双周工作坊第二季第五期依然以线上会议形式与大家见面。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田亦洲老师作为本期嘉宾,以“比较翻译视域下的民国电影理论研究”为主题,与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140余名师生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田老师围绕研究背景、研究视角、研究路径、案例分析、研究总结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早期中国电影理论是在区域与全球交错影响的状态之下形成的,萨义德的“旅行中的理论”为早期中国电影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理论旅行的路线,但是此理论框架中没有考虑到翻译,没有考虑到理论在跨语际的过程中会遭遇的语言障碍。传统的观点过于简单地将这种障碍划分为语境压力或者是后殖民视域下的抵抗,但其实遮蔽了很多复杂的问题。
在田老师的研究中,他将比较翻译视角引入到民国电影理论的研究当中,通过对《戏影学》和《艺术电影论》两个案例的分析,揭示了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之间语义转换的问题,而更多透视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翻译研究拓展了电影研究的视角与路径,通过透视历史文化,从语言进入到文化的维度,为电影理论研究赋予了认识论色彩。
邵梓捷老师
金海娜教授
本期活动由我院邵梓捷老师担任主持人,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金海娜教授担任与谈人。
金教授认为翻译一直伴随着中外电影交流活动以及中国电影发生的整个过程,但是学界对这个领域的探索还非常有限,田老师从比较翻译视角出发研究民国电影理论非常有价值,而且有望解决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一些谜团,他的研究还进一步拓展了译者的研究范围。随后金老师就中国民国时期有一些典型的翻译现象和两个案例在转译过程中的疑问与田老师进行了探讨,并建议民国电影研究领域在未来吸纳多语种研究团队进一步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