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召开

    来源: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发布时间:2022-12-23浏览次数:10

图片


2022年12月20日下午,作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2)”的平行专题论坛之一,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与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 “‘Z世代’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图片

平行专题论坛与会嘉宾


图片

周亭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主持论坛并致欢迎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副总编辑尹杰作论坛总结。来自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新华社对外部、中国网、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环球网、中国传媒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歪果仁研究协会等国内外相关单位十余位代表参会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新鑫发布由中国外文局委托的专题报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传播研究——面向“Z世代”群体的网络传播策略创新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回顾了过去十年我国不同国际传播主体讲述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多元化手段。她表示,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期间的“Z世代”群体,得益于全球化发展,拥有更加多元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政治思维,以及改变世界的内在力量。下一阶段我们需要关注新的受众媒体、新的媒介环境、表达手段以及话语方式,在国际网络空间,面向“Z世代”更好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更好地解答他们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发展道路模式的困惑。




图片

孙  明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借助最新舆情研究成果和民调数据,描绘了“Z世代”五个维度的群体画像。她表示,“Z世代”更加倾向个人主义,偏好使用社交媒体来表达观点,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和责任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现阶段,海外“Z世代”群体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更加立体多元、全面从严治党形象深入人心,但依旧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今后,面向“Z世代”开展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首先要做到以全球性和共情议题为引领,契合“Z世代”主要关切;其次要发展青年人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再次需要支持“洋网红”分享在华体验与经历,提升传播效果;此外还要鼓励网红、博主在境外社交平台上评论发声;最后需要积极创设国际传播的新平台。




图片

彭振刚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彭振刚分享了南京市在推动“Z世代”群体认知、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全球治理方案的实践经验。他表示,“Z世代”群体更加关注全球迫切性问题、倾向于追随网络意见领袖和偶像、媒体工具迁移频繁、娱乐至上、追逐品质与颜值。在城市传播层面,我们要以平等姿态、诚恳态度和接地气的话语与“Z世代”沟通交流,激发传播裂变。在聚焦现有国际青年平台和中国行动平台的基础上,借助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面向世界青年意见领袖、外籍杰出青年、在国外开展公益事业的中国杰出青年以及国际组织中的中国青年和华裔青年等群体,持续探索有效的传播策略和路径,帮助“Z世代”群体更好地认同中国共产党全球治理的理念和模式。




图片

石  丁

环球网执行总编


环球网执行总编石丁结合环球网实践案例认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媒体业态大变局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出了更高的效能和艺术要求。面对互联网原住民、未来舆论风向标的“Z世代”群体,在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时注重“讲什么”和“怎么讲”。首先,我们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坚持科技创新的故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故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故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以人民视角对相关故事进行转化和输出。此外,我们要精准调研,更多了解“Z世代”群体对中国的关注领域和兴趣点,搭建更加同频的话语体系,创新传播方式有效平衡海外舆论场的负面态势,实现预期传播效果。




图片

姬德强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表示,面向“Z世代”讲好党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与国内外青年群体持续对话的过程。首先,要充分认识“Z世代”所展现的传播和文化特征,个性化的信息消费偏好、高质量的自我理性化思考。其次,向“Z世代”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要在故事本身和话语层面,注意从“去结构化”到“结构化”的转向过程。由于我们的结构化叙事具有强烈的本土逻辑、相对封闭的话语体系、单线的传播关系等特点,“Z世代”需要将叙事结构、话语结构甚至是认知结构先断链,再重新建构新的故事要素。我们可以将新的宏大叙事和更多想法赋予本土的“Z世代”青年,让他们更好地与国外“Z世代”沟通交流,承担个体化叙事之外,更宏大的民族国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




图片

刘  强

二十大文件英文翻译组成员、“外宣微记”主笔


二十大文件英文翻译组成员、“外宣微记”主笔刘强从中西政府观差异的案例出发,探讨传播差异的常态化问题。他认为,中国“Z世代”青年是未来国际传播的主力军,应学会以历史的视角有理有据地阐释中国的问题。面向“Z世代”的国际传播,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智慧不单单源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而更加与中华文明深厚历史底蕴相结合。与此同时,中国“Z世代”青年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需更加注重传播艺术,主动寻求突破西方民众固有的刻板印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优秀传播素材,提高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效能。




图片

徐泽宇

新华社对外部“徐泽宇工作室”主创


新华社对外部“徐泽宇工作室”主创徐泽宇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过程中,如何做好话语创新的经验体会。他认为,在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时,需要调整思路,建立新的叙事,对接国际话语,在西方语境下创造新的话术体系,加强媒体和学术机构之间的深入合作。由于西方对中国已经形成了简单化、平面化的刻板印象,要破除这种印象,既需要主动地传播来答疑解惑,也需要有更多的针锋相对。同时,受西方受众和年轻“Z世代”受众重视说理性的影响,我们需要用说理的表达、说理的能力向他们传播相关理念。另外,相关媒体也需要与理论型专家不断加强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图片

方晔顿

歪果仁研究协会创始人


歪果仁研究协会创始人方晔顿结合歪果仁研究协会多年来运营经验,以及自身作为“Z世代”一员来讲述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他认为,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中,对中国真实普通生活的忽略是所有刻板印象的根本逻辑,而对于中国真实普通生活的记录恰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去传递中国形象,最关键的方式是记录真实而普通的大众生活,视频当中呈现出的有趣、有用、有情的普通中国人的点滴生活,最终拼缀成一个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从而打破海外对中国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图片

王  海

美国华盛顿大学传播学系博士候选人

泰中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华盛顿大学传播学系博士候选人、泰中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海从媒介社会学、科学技术与社会角度讲述如何创新性讲好中国故事。他通过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对“Z世代”目前活跃使用的数字平台做了深入解读,同时提出在新时期推动党的国际形象传播的创新性建议。一是要继续巩固国际传播媒体和机构在通达受众、革新内容上的既有努力;二是在未来的国际传播资源分配上,要重视加强对平台本身的研究;三是要加强自有平台“走出去”的工程建设。最终实现双管齐下,平台和内容同步“走出去”的良好效果,为讲好中国故事注入新鲜的血液。




图片

刘新鑫发布专题报告


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新鑫发布由中国外文局委托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传播研究——面向“Z世代”群体的网络传播策略创新研究》专题报告。


研究报告显示,国际“Z世代”群体经历了共同体意识空前觉醒、政治观念更具包容与多元化、价值共识趋向一致的政治思潮变迁。在网络媒体偏好与涉党内容的特点上,“Z世代”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行为各不相同,但对内容需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涉党议题、舆论引导呈现主力军姿态,对语言文化的兼容程度变高。


研究报告提出,在战略传播格局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传播创新具有以下九种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传播资源共通共享;二是加大受众调查,不断调整精准传播方式;三是细化传播议题,深化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四是对准传播人群,聚焦有影响力的人群重点传播;五是升级叙事体系,充分发挥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作用;六是发挥差异化优势,重点布局非西方区域传播格局;七是借助现代技术,面向非英语国家开展传播;八是围绕“Z世代”视听格局变化,持续拓展传播渠道;九是提前布局“元宇宙”,加紧进行传播风险与伦理的研究。




图片

尹杰作总结发言


最后,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副总编辑尹杰作总结发言。尹杰副总编辑从构建平台、凝聚共识,求真务实、精准传播,传播内容应该有温情、有趣味、有范儿三个方面对“Z世代”与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专题论坛各嘉宾发言进行了总结与回应。作为国际传播的国家队,我们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故事讲给年轻人,努力与之产生共情共鸣;要加大各方的资源整合,在相关研究、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合作和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此次论坛的举办,是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践行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学院在公共传播与治理研究领域搭建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面对新的受众媒体、新的媒介环境、新的表达手段和新的话语体系,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还将汇聚智慧,创新思路,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矢志探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