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第五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传播”为主题。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传播研究所承办。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新军,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佟德志,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张凤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中国世界政治学会副会长冯仲平,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程竹汝,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庞金友,中国政治传播学界著名专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任剑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等一百多位与会代表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主持。
李新军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已经发展成为政治传播领域的高端盛会。在技术与政治发展相交融的时代,政治传播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今的关键课题。李新军副校长回顾了我校党委书记廖祥忠在第三、第四届论坛宣布的关于我校整合科研资源,全面推进政治传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构想,肯定了近年来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传播研究所在学科建制、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期待本届论坛的智慧交流将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推向新的高度,进一步助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荆学民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谢。他表达了四个层面的感谢:感谢以廖祥忠书记为代表的学校党委和学校各部门作为坚强后盾对论坛的强力支持,并转达了廖祥忠书记对本次论坛与会嘉宾的特别问候;感谢举办五届论坛以来所有嘉宾专家学者对论坛的贡献,使论坛未经风雨、尽见彩虹,彰显了这一学术平台的光芒;感谢“中国式现代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这个时代把政治传播挺在潮头,赋予了政治传播时代重任;感谢《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创刊以来,贡献真知灼见的所有作者,学界的支持使《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完成了成为原创性刊物的华丽转型,成为记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学术阵地。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辑刊原创版出版发行仪式在大会开幕式中隆重举行。李新军副校长,作者佟德志教授、庞金友教授、史安斌教授、刘海龙教授,我校科研处处长周建新、出版社总编辑赵均、图书馆馆长龙小农、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主编荆学民教授登台参加本次发行仪式,与全体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成功转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是国内唯一一本以政治传播为主题的专业学术辑刊,致力于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形成和发展,从第五辑开始,转型为一年两期的原创学术辑刊。
在上午主题发言环节,共有12位专家学者就当下前沿话题发表了演讲。第一阶段大会发言由佟德志教授主持。张凤阳教授以法国大革命为中心,考察了平等革命的当代表现及其永续特征。他认为,现代革命都可以被视作平等的革命,平等是一种抗议性理想。陆小华教授将数据话语权视为国际传播的战略博弈工具和战略竞争焦点。他提出人工智能将对人们的信息萃取、认知形成、观点表达、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AIGC也会推动政治传播产生新的变革。任剑涛教授提出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在比较现代化的框架中得到定位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在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的比较中认知其得失、进退与方向、前景。史安斌教授提出,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形成技术驱动的国际话语权力,中国要在“人机共生”的视阈下构建自主叙事体系,在国际传播中寻求新的机遇。冯仲平研究员梳理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变化历程,认为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旧秩序更替为政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刘海龙教授研究数字治理中的高科技与低科技,分析了人类社会的治理技术从人口治理术向数字治理术的转型过程。
第二阶段大会发言由史安斌教授主持。佟德志教授聚焦于舆情的主动表达特征。他提出舆情的直接采集和主动表达已经成为新的民主形式,而情绪和利益等因素也会使大数据舆情产生偏差。唐润华研究员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给国际传播带来革命性变化,其积极影响将非常明显,潜在风险亦不可忽视,因此需要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实现人工智能的风险治理。程竹汝教授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底层逻辑,提出民主存在两个本源性问题,即基于民意组织政权和基于民意选择公共政策,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在于实现最广泛人民的参与。庞金友教授阐释中国式政治传播现代化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建构路径,认为中国式政治传播现代化应当包括多元有序的传播主体、丰富规范的传播内容、畅通高效的传播渠道、理性宽容的传播受众、多元互动的传播反馈等要素。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李卫东教授展示了中国公众的世界观念调查结果,其研究显示中国公众有高度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认可。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郭忠华教授聚焦于身份认同,将认同边界划定为排斥性边界与包容性边界,而包容性边界存在导致反对移民进入的可能性。
在下午的分论坛研讨环节,40余位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政治传播、大变局时代的国际政治传播、历史与比较视野中的政治传播、媒介技术演进与政治传播现代化、政治传播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5月12日,论坛还举办了博士生工作坊,来自5所高校的学者和博士生就前沿话题进行探索与对话。
5月14 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 5 月10日的考察足迹,论坛组织与会专家学者前往河北雄安新区实地调研。与会专家学者来到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雄安印象、容东电建智汇城智慧体验中心等地,感受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宏伟蓝图。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与会专家学者也期待不久将来雄安宏伟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时再次踏上这片伟大的土地。
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创建于2015年,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论坛始终秉持 “搭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高端学术平台”的初心砥砺前行,以学术论坛、论文辑刊等多种形式推进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探讨政治传播研究的新问题、新趋向,助力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促进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持续、健康、深入发展。该论坛备受学界业界关注,已成为中国政治传播研究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标志性学术品牌活动。
本届论坛有来自海内外8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13家学术期刊机构,10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和青年新锐与会。论坛还得到《现代传播》《现代出版》《国际新闻界》《南京社会科学》《行政论坛》《新闻与传播》《学术界》《青海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评论》《党政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的大力支持。本届论坛还首次向社会公布了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宣传片《时间伟力 时代势能》。宣传片记述了五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学术论坛、四十年中国政治传播研究、十五年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学科建制的过程,呈现与时代同频的中国政治传播研究与学科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