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智库合作方面的交流,推动建构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月25日,2023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政府公共关系专题研讨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东盟中心联合衢州市宣传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衢州市文化高地金名片暨城市品牌工作专班、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联合承办。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主任贺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靳达望、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兴秋霞、新加坡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林欣蓓、中国-东盟中心新闻公关部副主任方强、中国-东盟中心综合事务部副主任瑜瓦格、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兼副领事艾伦、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范孝忠、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随员杜埃妙社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党委副书记武楠、副院长肖欢容、副院长白文刚参加专题研讨开幕式并聆听了主旨演讲。中国-东盟中心工作人员、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师生、中国传媒大学东盟留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在专题研讨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欢迎词中对莅临现场、关心参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活动的各位官员和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希望此次活动能为东盟国家打开一扇深入了解中国的窗户,能够构建起一条文明互鉴和国际合作的纽带。他表示,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致力于培养优秀传媒人才。学校还与众多国际知名高校、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推动搭建国际传媒界、高等教育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在政治传播和传播治理领域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服务于国家现实需要,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就。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开展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他希望能与各位一同携手,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在致辞中对此次研讨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利益相融,双方携手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地乃至亚太地区人民福祉。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追求的现代化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治国理政能力交流作为双方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他表示,中国-东盟中心愿与各方一道扩大教育、文化、旅游、媒体、青年等领域的合作,以更好促进中国-东盟民心相通,为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贡献更大的力量。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周亭主持。
在政府公共关系专题研讨环节中,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新鑫、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交流处副处长,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段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制片人毕建录作主题发言。三位发言者围绕新型城市化、基层治理和媒体传播三方面阐述政府公关能力的塑造和运用,并与来自中国和东盟的参会者开展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政府在处理公共关系时的新任务新挑战新做法。研讨环节由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张畅主持。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刘新鑫以“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发展与更新”为题发言。她提出,中国一直以来秉持着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引领城市进程和工作。目前我国已有25个城市的城镇化率超过80%,9个省份的城镇化率超过70%,城市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迈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二十大报告对城市更新行动做出重要决策部署,根据近年来的城市实践,她总结了环境更新、居住区更新和文化更新三个主要思路。刘新鑫副教授通过北京亮马河、上海田子坊和衢州三个案例,讲述了中国城市在现代化浪潮中坚持创新驱动的故事,展示了现代化对城市变革的推动作用,以及中国城市现代化在多个维度深度转型方面的独特路径和特色。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交流处副处长,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段奕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上犹案例”为题发言。他用一系列生动的故事表明,江西上犹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实践。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到发展教育保障民生;从党的二十大基层代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到中央实施苏区振兴战略开展对口支援,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制片人毕建录以“中国式现代化:我的理解以及CGTN的对外传播实践”为题发言。他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底层逻辑和内生动力。从历史角度来看,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西方化。中国式现代化将中国传统价值与文化内化于社会发展进程,努力建设以人为本、全民繁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球互利共赢的现代化模式。
CGTN一方面通过采访中外专家并与之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向其他国家和人民展示可接受的中国式现代化;另一方面通过报道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普通人的故事,以具体的中国故事打破文明隔阂,传递现代化价值主张。
在圆桌讨论环节,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主任贺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靳达望、缅甸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兴秋霞、新加坡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林欣蓓等就如何更好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疑问和思考,三位发言者从城市、乡村治理和传媒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为东盟国家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建议。
当天上午,东盟国家使馆官员在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组织下参观了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大家一同参观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礼品,体会到了中国与老挝、缅甸、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友好往来和深厚友谊。使馆官员和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老师们在壁画“志合越山海”前合照,生动诠释了《抱朴子·博喻》中“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理念。
下午,一行人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参观传媒博物馆,了解了广播、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切身体会到了传媒的魅力。
同道者同谋,同谋者同心,同心者同路,同路者同行。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东盟山水相依、心手相连,始终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传媒大学与东盟国家建立深厚友谊,深化交流合作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发挥教学和科研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体现。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和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将从大学定位出发,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活力,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