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青年”双周工作坊
//////////////////////
为促进青年教师学术成长,鼓励青年教师们分享研究成果,开展学术合作,构建学术共同体,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推出第四季“政青年”双周工作坊。12月20日,第四季“政青年”双周工作坊圆满结束。
在本季“政青年”活动中,我们聚焦“媒介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杨永政老师,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民族和宗教教研室尚俊颖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束开荣老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王梦瑶老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吴佳老师,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师资博士后王焕老师从不同视角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涉及公共管理学、新闻学、政治科学和传播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理解媒介视域下的国家与社会提供新的解释框架与思考。
本季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永政老师为我们分享他的最新研究《公益慈善研究中的多样化定量研究设计》。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事业在提供民生保障、进行政策倡导、推动社会创新、培育社会资本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分享,杨永政老师主要关注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研究中的定量研究设计,以他进行的关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三篇论文为例,展示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研究设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本期活动由我院邵梓捷老师主持,王焕老师担任与谈人。王焕老师结合自己在公益、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对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事业的作用提出了思考。
本季第二期,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民族和宗教教研室尚俊颖老师为大家带来《谋国必谋边——作为国家战略环境的边疆和边疆治理》讲座分享。尚俊颖认为,对“治国必治边”这一重大论断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是“边疆治理—国家治理”,第二个层次是“国家战略—边疆治理—国家治理”。尚俊颖以秦王朝、明王朝为案例,分析了统治者对边疆脆弱性和边疆治理短板的认知不足、重视不够、考虑不周是如何衍生出国家战略失误,最终导致政权崩溃的。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他提出,“谋国必谋边”的核心意涵是对重大战略决策进行“边疆稳健性评估”,这需要空间上的统筹思维、时间上的节奏思维、目标上的系统思维、战略上的底线思维。本期活动由我院冯菲老师主持,周亭院长、白文刚副院长担任与谈人。白文刚老师回顾历史,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思考。
本季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束开荣老师带来《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平台劳动与媒介基础设施》的分享。他聚焦于平台-国家构建的社会可见性,阐释了其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和深化的关键作用。在“新基建”和“东数西算”等战略布局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的劳动力供需安排正得到强化,为社会系统中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动态关系调整注入新动力。同时,媒体场域和学术社群在讲座中被描绘成不断挖掘互联网基础设施背后人类劳动的力量,这一努力促使幽灵工作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技术语境中显现,打破了技术与控制主导路径的束缚,引领我们进一步探索平台劳动中多元行动者之间的博弈、协商、合作与反思的复杂关系实践。不仅构建了本土化和语境化的平台劳动景观,同时为我们提供了突破性的概念分析。本期活动由我院郭沛沛老师主持,赵雪波老师担任与谈人。赵雪波老师结合自己在元宇宙领域的研究,对于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思考。
本季第四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王梦瑶老师与大家分享《实现数字治理:基于国家—社会模糊关系的“行政吸纳”》。她从反思现代化与政府切入,引出数字治理为最新对策,展开对数字治理现状与未来的讨论。国家有选择性在各个不同的产业中,根据其性质与重要性的不同,来决定国家管控的范围与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三层制度:国家控制、国家主导和国家监督。实现数字治理的三种途径有:对现有行政吸纳进行数字化(居委会/社区数字化);以官方授权来交换平台的数字化资源(与平台合作);利用市场制度来实现自建平台(城投公司-商业化运营)。最后她提出了对未来的思考,认为国家-社会关系的模糊性,为实现数字治理,提供了有利环境,也为今后留下了制度空间,然而,也留下了风险的可能。本期活动由我院郭沛沛老师主持,苏颖老师担任与谈人。苏颖老师从政治学角度通过反思现代化和政府,更多地让人意识到数字治理对未来的重要性。
本季第五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吴佳老师带来题为《风险社会下的政治再造:贝克命题的重温与拓展性解读》讲座分享。吴佳老师首先以大量案例提出思考:什么叫治理效能?是追求经济效益还是保障人权?从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探索再回看贝克的风险社会,吴佳提出,面对应急管理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回顾过去10年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新特点,有必要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期活动由我院王焕老师主持,高波老师担任与谈人。高波老师从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角度,引出目前应急管理理论滞后于应急管理实践发展的问题,让我们更多关注到应急管理学科的长远发展。
本季第六期,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王焕老师为大家带来《志愿服务中的国家动员》主题讲座分享。王焕老师首先从志愿服务的定义出发,指出志愿服务并非“纯洁的”个体自我行动,而是高度依赖每个国家的制度体系。由此,她认为在中国的情境下,志愿服务是被当代中国的国家和社会关系深刻塑造着的,志愿服务的动员具有鲜明的国家驱动导向特点,并通过三个基于不同研究方法的文章介绍了国家动员的影响效果。本期活动由我院高波老师主持,崔炜老师担任与谈人。崔炜老师从志愿服务切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回应和思考。
在本季度“政青年”双周工作坊中,各位主讲人通过大量实例和案例的呈现,使抽象的学科理论更具体、更贴近实际,各位与谈人和主讲人充分对话,深入思考,让大家对媒介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活动期间,不仅有来自本院的青年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还吸引了校内、国内青年学者的关注。
本季“政青年”双周工作坊以其独特的跨学科交流特色,为青年教师和学者搭建出一个分享、探讨与合作的互动平台。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坚定推进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与学术发展。期待更多跨学科主讲人加入“政青年”,展示科研进程与成果,交流成长心得与体会,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将会继续为青年教师搭建多元科研促进平台。
主办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
特别支持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全球舆情大数据
研究团队
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新闻实践中心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