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第二届“行读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邯郸武安市

    来源: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发布时间:2024-07-15浏览次数:10

NEWS

7月13日,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行读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河北武安市,开展在邯郸市的第二站实践调研。师生一行20人继续追忆红色革命足迹,增强调查研究的自觉,体验乡村振兴的魅力。



红色冶陶,革命荣光。13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位于武安市冶陶镇内的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学习晋冀鲁豫边区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同学们了解了边区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历程,在聆听红色故事的同时感受历史温度,领略其中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



新闻摇篮,岁月激荡。13日上午,调研团队还来到了位于武安市河西村的人民日报创刊地与新华通讯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旧址调研参观。在学习《人民日报》创办历史、观阅边区红色新闻人的工作影像和报刊实物、瞻仰张磐石旧居后,大家感受到了革命年代新闻工作者们历经的艰辛历程,也更能体认新闻人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使命担当。调研团队的安和雅同学表示,“这里是新闻的摇篮,踏寻旧址也是我们传媒学子对初心的坚守”。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号在河北省邯郸市创刊,创刊日报纸发行量即接近1万份。1948年5月,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边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1948年6月15日,《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为《人民日报》。



心系人民,万古流芳。当日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位于武安市伯延镇的周恩来调研伯延展览馆,回顾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伯延实地调研的四个昼夜。在深入了解了周恩来总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心系群众的公仆意识后,同学们感触颇深,调研团队的鲁嘉盈同学表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从课堂走进生活,从史书走进实地,看到周恩来总理的赤子情怀,更加坚定作为党员的初心使命”。



磁山“粟”源,文明之光。在中国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师生一行了解了在磁山遗址中黍、粟和家鸡遗骸的“惊世发现”,探索了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种黍植栗,饲养畜禽,渔猎采集,陶冶编织,八千年前先民的智慧冲破尘土的封印,依旧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的磁山文化坚定了师生们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调研团队刘思仪同学表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磁山遗址博物馆之行,让我感受到了磁山先民们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乡村振兴,时代芬芳。调研期间,调研团队还来到了武安市白沙村党群服务中心,实地学习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白沙村的发展概况。在白沙村村委委员、村委办公室主任李海峰的介绍下,师生们了解白沙村是如何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的带领下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师生一行还来到白沙村人民体育馆,挥洒汗水,亲身感受白沙村四十年风雨兼程后的华丽蝶变。

在武安期间,调研团还前往武安商帮故事馆,了解了名闻天下的五百年武安商帮史,感受其“大道之行,还报社会”的家国情怀,领略了武安人独具魅力的商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