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学术】刘新鑫 | 如何读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来源: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发布时间:2023-02-25浏览次数:11


图片
图片
图片

政学术--星辰大海,永不止步

图片

作者

刘新鑫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理论周刊》第443期


如何读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

城市品牌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面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具有承诺性和一致性的公共产品。2022年,成都经济规模跨越2万亿元台阶,成为内地第七座经济总量跨越2万亿元的城市;连续14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成为国人皆知的成都名片。幸福城市建设如何提升成都的美誉度?成都以高品质公共服务为抓手,通过精准供给、品牌联动、协同发展,合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战略举措,展示了成都在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示范的城市新作为。


城市传播需要城市的叙事支撑,这其中,城市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活,是城市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读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这张名片背后的成都故事呢?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解读。


公共服务精准供给促进城市品牌建设,激活区域活力,提升美好生活向往度。2022年成都出台《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紧扣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发展战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兜底、普惠性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生活性服务满足高品质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初出台“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重点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涉及领域涵盖学校建设、健康服务、文旅场景营造、体育设施与赛事活动等,供给规模与数量翔实具体、布局合理。在公共服务精准供给方面,成都采取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以完善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为目标,将公共服务资源与服务半径进行挂钩,进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引导人口流动、推动产业转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思路,进行公共服务的科学精准配置。


城市品牌与公共服务联动,增强美好生活可感度。独特的城市品牌有利于城市品牌形象的强化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城市品牌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面向城市利益相关者提供的具有承诺性和一致性的公共产品。成都坚持以文润城,持久建设“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推动天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升成都文旅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国际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地,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推动全民体育。在城市品牌战略推动下,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建设工作,以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为目标,增强博物馆、图书馆、剧院、体育场、音乐馆、美术空间等文化设施数量,推进建设天府文化公园、川大博物馆群等文化地标建设。完善城乡阅读设施体系,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建设全民阅读城市。推出一批演绎成都故事的文化精品,开展了一系列富于艺术感染力和国际引领力的文化活动,满足成都及周边市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围绕“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品牌定位,进行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和谐环境。


共服务多元供给,增强美好生活满意度。基于将城市识别为产品的综合方法,随着关注城市空间性的城市品牌价值的增加,城市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变得更加活跃。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差异化特色城市的竞争力,激活区域,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但是单纯依靠政府主导力量无法实现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发展。成都在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治理能力。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上,成都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发展的合作模式,通过厘清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各方权责,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扩大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